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Chapter 26 边界 (第2/4页)
文件夹,“四十五秒。” “发给Clara的邮箱吧。”宋佳瑜说,声音很平,“她会定稿。” 陈知的睫毛动了一下,很轻:“当然。” 她没有走,像是还想说点什么,眼神落在宋佳瑜的左肩,随即停住,她伸出手,指尖停在距她外套三厘米的地方:“这里有根线头。” 宋佳瑜侧身,余光落到那一点不听话的纤维上。她本能地伸手去拈,陈知也同时抬手,那一瞬,两个人的指尖在半空里停住,没有碰到,却把各自的温度逼近到一处。宋佳瑜先收回,低低说了声“谢谢”。陈知没再动,只把那根线用眸光收好,像把一个过界的念头重新塞回衣袋。 “走吧。”宋佳瑜把文件夹换到另一只手,往外侧挪一步,显出清楚的路径。 陈知点头,侧身让开:“你先。” 走出门,一阵更冷的风顺着走廊爬过来,把会后遗留的纸粉味和塑料静电味一起扫走。她们并肩走到电梯口,各自往两侧退半步,在这几天里,两人把“社交距离”这四个字执行得一丝不苟,仿佛身体里装了随时提醒的量角器。 电梯门合上,镜面把两人切在同一幅画里。宋佳瑜看着自己的侧脸,线条在冷光里被削得更薄。她忽然意识到,在这组玻璃的反射里,她们俩确实看起来相安无事。 可是心跳不会骗人。她把拇指压在掌心,像按一枚看不见的刺。电梯在一层停下,门开,喧闹的人声从大堂涌上来,空气立刻热了一度。陈知向她点头示意,“我去东塔,你往西。” “嗯。”宋佳瑜转身,步伐换回一下午用的那个节奏:稳,快,不回头。 —— 夜里七点,乔然的团队在另一栋楼把deck攒到倒数第二版。她把标题页的副标移了一个字:“Building Trust Before Growth” 被她改成 “Earning Trust Before Growth”。区别只有一个词,但语义的落点从“建造”变成了“赢得”,像把一座桥从钢筋换到石拱,承重感不同。 宋佳瑜坐在桌角,把陈知剪短的四十五秒盲评音频插到了“消费者证据”那页,剪掉了两个夸张的形容词,保留了那两句朴素的“顺口”和“不腻”。她把“顺口”的字小一号,“不腻”加了一个弱化的粗体,她不想让数字的胜利遮住分寸的美德。 九点半,乔然让大家散会,十点半前线上确认。她关上电脑,长呼一口气,转头看见宋佳瑜还在低头做标注,便轻轻踢了踢她的椅腿:“回家。” “再两分钟。”宋佳瑜没有抬头,眼睛仍盯着那一行,“你看,我把‘adult protein’的曲线往后拉了半格,这样我们‘儿童营养’在视觉上就不需要太用力,也能看见比照。” 乔然低头看了两秒,点点头:“好。”她停了一拍,语气自然地软下来,“今天还好?” “还好。”宋佳瑜伸了个腰,“比昨天好一点,明天会更忙。” “嗯。”乔然没再问画展的事。她昨天已经把票根这件事和垃圾桶一并归档,不是遗忘,是选择不在深夜拆开。她知道,今夜最好的动作是陪着各自忙碌,而不是把解决的问题拉进夜里继续争执。 她们一起下楼,司机在门口等。车门合上的一刻,外面的潮气被隔在玻璃之后,像一阵被推开的波。回家的路上,乔然把头靠在椅背上,眼睛半阖,嗓音有点哑:“周三,我要去虹桥见一个基金,会晚一点回。周四我们再把deck的口径走一遍。” “好。”宋佳瑜回答。她把手放到乔然的掌心里,指尖被对方握住。那只掌心的温度一向是她的体温标准,不高,不低,准确得像一条中线。她把自己沿着这条中线往回收,像一张拉得过紧的纸,轻轻松了半指。 到家已十一点,屋子里安静。她们换好衣服,灯只留一盏壁灯。乔然去热了杯温热的牛奶,放到她手边,自己坐到另一侧沙发上,把电脑翻开,给伦敦那头回了一封短邮件。所有动作都没有哗然的痕迹,却把“日常”的纹理织得很密、很安定。 “小瑜。”乔然在邮件发出去后叫她。 “嗯?” “我明天想见Selene一面。”她的眼神是工作时的那种平静,语气甚至温柔,“单独聊聊。” 宋佳瑜抬眼,心跳轻轻一动:“聊什么?” “聊边界。”乔然说,“也聊合作。你不需要被夹在中间。” 空气静了一秒,像是等一根细线落地。宋佳瑜呼出一口气,靠在沙发背上:“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