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顺利回国 (第2/4页)
久,也该加加担子了。” 陈云勇郑重点头,他虽然脱离了华夏的语境很久,但“加担子”这个说法的意义,还是能听明白的。 思索了片刻,他开口问道: “咱们现在项目进展到哪一步了?我听说,这段时间,项目的外部压力不小?” “都是些虫豸,狺狺狂吠罢了,对我们影响不大。” 林永明随意地一挥手,姿态洒然。 他已经收到了来自611所的汇报,也知道在陈念的主导下,大部分影响stovl战斗机作战性能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摆在面前的所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手里有底牌的感觉真好啊。 任凭你风急雨骤,我自不动如山。 什么都无所谓,反正那个人会出手的。 —— 不过,林永明却不知道这一点。 他满脸担忧,心里还想着要怎么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项目组度过这次的危机。 “stovl战机天生短腿,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们这次启动这类项目,我认为主要还是以技术积累为主,要达到实际在战场上可用,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跋涉。” “虽然我要承担责任,但是林总,该说的话我还是要说,免得您对项目的期待过高.” “哦?你说说你的看法?怎么才算‘可用’?” 林永明的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其中暗含调侃,但都是善意。 “我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想要达到可用,首先要解决的肯定是航程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发动机、油箱、机体材料方面入手。” “一方面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一方面增大油量,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机体减重。” “不过,这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 “f119发动机已经研发成功了,但要想大幅提高燃油效率,恐怕要跨越到变循环发动机才能有根本性的进展” 说到这里,陈云勇叹了口气。 他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压力。 变循环发动机啊! 哪怕在美国,这都是一个极为前沿的课题,自己曾经跟普林斯顿的同事聊过,他们也毫不避讳地告诉自己,这个领域,整个世界都进展缓慢。 也许还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诞生出真正可用的原型机。 可j-20b项目、611所、乃至整个华夏,等得起吗? 可当他看向对面的林永明时,却惊讶的发现,对方的眼睛里找不到一丝担忧。 什么情况? 林永明好歹也是一个技术出身的主官,他不应该对此事毫无感知才对。 还是说,多年的行政岗位磨掉了他的技术敏感性,让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官僚? 陈云勇的心中一跳,隐约感受到了几分不安。 可就在这时,林永明开口了。 “要是我说,变循环发动机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呢?” “???啊?” 陈云勇愣了一愣。 “什么叫已经解决了?我们要抛弃变循环发动机?” “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们已经有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了。” “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