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八章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求订】 (第2/6页)
/br> 朱厚照当即便道:“传朕旨意,暂拨漕粮百万石,转运陕西,救济灾民。” 百官齐齐向着朱厚照叩拜道:“陛下圣明。”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精芒道:“着户部、三司派出得力官员亲往陕西,给朕盯紧了这批救济粮,务必要给朕用到灾民救济上。” 李东阳、杨廷和、王阳明等人神色肃然道:“臣等领命。” 看了百官一眼,朱厚照忽然向着李桓道:“李卿,你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方才李桓一直在一旁站着,没有开口,这会儿朱厚照询问,不少官员都是向着李桓投来了目光。 李桓向着朱厚照拜了拜道:“回陛下,陕西锦衣卫千户袁明勾结陕西官员欺上瞒下一事,臣有失察之罪,还请陛下责罚。” 朱厚照摇头道:“袁明坐镇陕西已有数年,李卿你执掌锦衣卫不过数月,又一直督办谋逆一案,此事与卿何干。” 李桓正色道:“陛下,此言差矣,臣即为锦衣卫指挥使,那么锦衣卫出了这等事,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着李桓郑重道:“请陛下责罚。” 朱厚照微微沉吟一番,注意到百官神色,忽然点头道:“锦衣卫指挥使李桓疏于监察,以至于下属勾结地方官员欺上瞒下,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一些官员听朱厚照开口,本以为会怎么惩罚李桓,却是不曾想竟然只是罚俸。 谁都知道罚俸这种惩罚根本就是做一个样子罢了,罚了和没罚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你要说没罚的话,还真说不过去,因为这还真的是一种惩罚。 李桓恭敬道:“臣谢陛下!” 说着李桓眼中闪过一道精芒道:“陛下,臣以为,此番京营重整,老弱裁汰,必然急缺大量士卒,而陕西大灾,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可于陕西招募大量精壮,予以钱粮,编入京营。” 只听得李桓继续道:“一者古来民乱动荡,必以百姓之中精壮为骨干,择其青壮纳入军中,既可防止大量流民青壮造成民乱,又可给予这些百姓一条生路,不至沦为地方豪强之奴仆。” 一些官员闻言皆是面色微变。 李桓话语之中的意思他们如何不懂。 地方豪强的扩张都是借助天灾人祸,一者兼并土地,一者就是兼并人口,大量的百姓因为丧失土地不得不卖身为奴,成为地方豪强的附庸。 这些人口一旦沦为地方豪强的附庸,自然不再为朝廷所掌控,只会壮大豪强势力,削减朝廷的力量。 但是李桓此举显然是动了许多豪强的蛋糕,那些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自然需要大量的佃户为其耕种,所以大灾之年的青壮往往都是地方豪强大肆收拢的对象。 一名陕西籍的官员,郑太几乎是本能的跳出来道:“陛下不可啊,民户是民户,军户是军户,太傅所言看似美好,实则不可行。” 李桓眉头一挑看着郑太道:“哦,不知有何不可行?” 郑太道:“前宋王朝便是施行此策,以防灾年地方青壮聚集引发民乱,于是将之纳入军中,然则这些不过是普通百姓,并无战力可言,只会靡费国家钱粮。” 说着郑太看着李桓道:“太傅既然说京营老弱病残,不堪重用,那么下官请问太傅,你召一群百姓进入军中,又有何用,既如此,还不如不整顿京营。” 许多官员闻言皆是连连点头。 前宋行此法,以至于空有上百万地方厢军,却是无有一丝战力,靡费大量金钱。 又一名官员站出来道:“臣也反对。” 很快就有数十名官员齐齐表示反对,如果说仔细调查这些官员的背景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站出来反对的官员之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是陕西籍贯。 朱厚照也是皱了皱眉头,身为天子,尤其是朱厚照这般自小经受过帝王教育的天子,熟读史书那是基本,所以他也知道前宋纳民入军之策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