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0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1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iteid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2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ortid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4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name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5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uthor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7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9
第0413章 修文馆_()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十八书屋
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413章 修文馆 (第3/3页)
r> 房玄龄只是点了点头,附和了一下,却没说话。 倒是薛收缓缓的开口道:“殿下,我家殿下已经等候多时了,不如我们先进馆,坐下以后,再聊?” 薛收看似在请示,但却没有诚意。 在说完话以后,就准备往修文馆内走。 李元吉也没有闲暇跟薛收计较这个,当即迈步跟了上去。 进了修文馆,李元吉就发现修文馆内部的建筑,跟外部表现出来的庄重、威严大相径庭。 如果说从外部看修文馆,会觉得修文馆是一个十分正式的官方衙门的话,那么从内部看修文馆,就更像是一个藏书的地方。 不仅精致典雅,绿意盎然,各处还布满了藏书,甚至墙壁上也有石刻的诗词歌赋、锦绣文章。 那种书卷独有的香气,不用细嗅,也能闻道。 李元吉仅仅是往前走了十数步,就被书卷给绊住了脚。 不等李元吉开口,房玄龄就一边吩咐着人挪走书,一边笑着为李元吉解释,“今日天朗气清,天气不错,所以我家殿下吩咐臣等将藏了一冬的书拿出来晒一晒,避免发霉,也避免被虫蛀了。” 李元吉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毕竟,一千多年前的储藏环境是没办法跟一千多年后相比的。 书放在藏书楼里久了,容易受潮,也容易发霉,若是没人管的话,还容易被虫蛀了。 尤其是一千多年前的藏书楼,为了避免遭受火灾,会修建在水边上,或者在藏书楼建好以后,再旁边挖一个水池,又或者修建一个环形水道,所以书更容易受潮。 再加上一千多年前也没有玻璃等物抵挡寒气、湿气,只是用一层厚厚的纸糊着窗户,一旦有大风大雨或者大雪降临,寒气和湿气就会轻而易举的侵透藏书楼。 所以一冬过去了,又或者一个雨季过去了,就必须把书拿出来晒一晒,不然铁定会受潮发霉、被虫蛀了。 到了想看书的时候,拿出来一看,里面的字不是被虫咬的缺胳膊断腿了,就是受潮发霉粘在了一起,字也看不清了。 所以古人晒书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还很勤快。 到了清朝的时候,甚至还催生出了晒书节。 虽说起因有些滑稽,但却侧面的证明了古人对晒书的重视。 修文馆里如今存放的藏书极多,不仅有朝廷从各处搜罗来的藏书,还有李世民从洛阳运回来的前隋的藏书,一部分藏书还在重新编撰、修订修复当中。 所以过了一冬,确实得拿出来晒一晒。 毕竟,存放在这里的藏书,每一本都是民族的瑰宝,任何一本出了问题,都是民族的损失。 李世民虽然是一个马上称雄的人物,可他的文化造诣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文化方面的东西都相当看重。 不然的话,也不会在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后,不记着运那些金银,而是将前隋的藏书先运回来。 更不会召集虞世南、房玄龄、许敬宗等一众在文学上造诣颇高的人到修文馆里重新编撰、修订修复从洛阳搬回来的前隋藏书。 (本章完) /108/108553/29105309.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