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6节  (第2/3页)
,显得光亮些,说亲好说些。”    说着,她摸摸玉琮的后脊梁:    “现在不兴考科举了,咱们玉琮,早晚也要出去念书,一路念,咱们也学珍卿她三表叔出洋,最好考个洋翰林(指博士)回来,将来寻个一官半职,也尊重地很。”    玉琮低着头,没有吭声。    ……    珍卿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一直到三月初,也没等来什么好消息。    有时候她也想,随便找个小学念,难道不行吗?    但杜太爷坚决不同意,杜太爷的意思,他孙女这么有念书天赋,要上学一定要上最好的。    县里没有好学堂,到市里上也行,市里要是还不行,到省城去上也行。    学费需要杜太爷出,他说话当然很有分量的。    珍卿难免心里着急,今年她可就十三岁,按照虚岁算她都十五岁了。    她没想做时代的弄潮儿,也不愿被时代潮流拍在后面啊。    上辈子学会的东西,再不去巩固巩固,她就要忘光了啊。    没有等到上学的好消息,却等到不用上族学的好消息。    话说最近雨水有点多,时不时就下一阵雨。    有一回,九先生去南边的庄子赴牌局,没留神土路被雨水泡松了,不小心马车就翻掉了。    九先生不知怎么摔的,反正是摔着大胯了,伤得还比较严重。    珍卿和玉琮去他家里看望,看见他只能撅着屁股,扶着墙走,像个大□□一样,两个人回来笑得不行。    不用上族学的第三天,北边杨家湾珍卿的姑奶奶——其实算是表姑奶奶,是杜太爷的亲姨表姐。    姑奶奶打发人来杜家庄,给珍卿送春天的衣裳鞋袜,顺道说二表姐杨若云要出阁,也想接珍卿去玩玩,杨家的老太太和太太们想得很了。    杨家来的人,听说杜家族里先生病了,珍卿不用上学,可不是正赶巧了,顿时高兴得不行,赶紧叫人给珍卿收拾行李,说话就要带表小姐走了。    杜太爷不大情愿让她出门。    珍卿在家里着实憋闷,太想出去放放风,就跟杜太爷好说歹说,叫他答应她去杨家湾。    珍卿便收拾了书本笔墨,并衣裳鞋袜等,跟着杨家来的车,赶紧到杨家湾去。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二更奉上    第6章 做客杨家遭数落    珍卿坐在马车里,扒开马车帷子,看着外面的春日景象:    到处花明柳媚,蝴舞莺飞,人的耳朵里,总能听见各种声音。    冬日一片死寂的堰塘,也长出绿绿的漂浮物,时来一阵轻风,水面就优雅地荡起涟漪……    珍卿靠在马车壁上,舒服地叹了几声。    在杜太爷手下讨生活,简直跟坐监牢一样。    去杨家湾呆一阵子,好歹能呼吸点新鲜空气,舒舒坦坦享几天清福。    可怜啊,她只有杨家姑奶奶这一门亲戚可走,因此能出来的机会,实在少之又少。    说杜太爷的亲近亲戚少,就不得不说说杜太爷这个人。    杜太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