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9章 汉中之战(17) (第2/2页)
不留情的指出了孙权的几处不妥当之处,让他很是恼火。 鲁肃与张昭素来不睦,加上吕蒙这个急于上位的副都督,少不得在背后说三道四,认为孙权得不到荆州,都是因为鲁肃的失误。 他们向孙权进言,认为当初打败曹cao,有江东自己的军力就够了,事实上,也是江东独力打败了曹cao。 认为鲁肃力主的孙刘联盟是多此一举,把穷途末路的刘备拉进来,分走了荆州的大部分好处。 他们还把刘备占领江陵的责任,也推到了鲁肃身上。 认为刘备能够占据江陵,是鲁肃擅作主张,把这个战略要地借给刘备,让江东失去了进军西川的通道,这才让刘备捡漏子,一举拿下了西川,实力已经凌驾于江东之上。 孙权因为赤壁之战以后,东征西讨,却没有征得寸土入账,备受非议,而且江东目前的局势相当不妙! 面对刘备,共享长江天险,等于无险可守。 面对曹cao,无力进攻,每战必败。 所有这一切,吕蒙等人,都把根子归到鲁肃力主建立的孙刘联盟上。 孙权当然知道,当初没有鲁肃建立孙刘联盟,自己说不定就投降了曹cao,现在的境况,比刘琮好不到那里去。 但在荆州这件事上,孙权对鲁肃非常不满。 虽然没有因为谗言处罚鲁肃,也没有撤职闲置,但严令鲁肃拿出收回荆州的可行之法,这可把鲁肃难为坏了! 鲁肃自然不会毁坏自己亲手建立的孙刘联盟,更不想背信弃义暗袭荆州,又听到了大量不利于自己的谣言,内忧外患之下,身心俱疲,一下子病倒了。 鲁肃一病不起,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 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 在西川的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孙权还是明白事理的,始终不忘鲁肃在自己的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按照鲁肃的推荐,吕蒙如愿接任都督的职位。 ……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cao被封为魏王以后,权势更加稳固,汉室已经名存实亡。 曹cao部下的官员,纷纷出来站队,其中一个有叫杨训的郡守上表,称赞曹cao的功绩,夸述曹cao的盛德,文章写的非常华美,被一些阿谀奉承之辈广为传颂。 杨训也因此受到了曹cao的重用,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说他虚伪地迎合权势。 因为杨训是崔琰推荐给曹cao的,当时崔琰说他“虽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曹cao于是以礼征召了杨训。” 现在杨训的表现,刚好与崔琰所说相反,文采非常出众,但品行却被人质疑。 作为举荐人的崔琰,很受曹cao的重用,位居魏国的尚书,也受到牵连和非议,认为他是荐人不当。 其实,杨训只是一郡之守,那些人拿他说事,目标就是崔琰。 崔琰听说以后,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仔细看了一遍,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实的内容,只是看法各不相同,就写信给杨训说: “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 有人却断章取义,报告曹cao,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 曹cao也认为崔琰有不逊之意。坐罪下狱,最后为曹cao所赐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