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_第六百五十五章、格鲁吉亚小鞋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五章、格鲁吉亚小鞋匠 (第4/6页)

  保证的内容很多,天花乱坠,听着都很吸引人。

    可资本家们自己坑人坑多了,但凡别人对他们太热情,他们就会立刻保持警惕,他们会担心别人用“利息”当诱饵钓他们的“本金”。

    所以这大半年过去了,根本没几个人跑到苏修去投资,就过去的那几个,不是空架子就是走投陌路的赌徒,赌自己的铁脚板跑的比围栏圈建的速度快。

    就在克林姆汉宫在发愁没有引来羊牯,却迎来几个打秋风的衰仔之时,一个大惊喜就出现了——一个来自温哥华的瓦西里财团携带500吨黄金的投资意向,向苏修提交了考察申请。

    这可是大好事啊,快快滴,把邀请函寄过去,不,让人亲自送过去。

    当然,随着送邀请函的进行,克格勃也被下达了调查瓦西里财团的命令,在东徳本来就活跃着一批负责收集西徳经济谍报的人员,最终调查瓦西里财团的任务落到了一个代号008的特工头上。

    这个特工说话有个怪癖,就是喜欢在说完话后加个“乌拉”,几十年后,很多人还喜欢叫他“大帝”。

    ……

    在羙国,斯嘉丽最近频繁的和驴党背后的重要家族接触,虽然瓦西里财团进入苏修只是为了开银行、开超市,根本不涉及先进技术,可有些事情必须在桌底下建立默契。

    毕竟进入苏修不需要人帮忙,可等将来要撤的时候,就需要有人掩护。

    老洋房的院子里,南易正在院子里招待陈风的jiejie陈丹。

    南易手里拿着茶壶给陈丹沏上茶,嘴里一边说道:“丹姐,看你穿的这么正式,应该不是以私人身份来见我吧?”

    “早在七十多年前,孙先生有一本书叫《建国方略》,里面明确提到,在华囯沿海要建设三个大港:南方大港定在羊城;北方大港定在滨城;东方大港就定在浦东这个位置。

    孙先生认为,华囯要富强,要建设三个大港对外。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这是沪海人的一句戏言。

    从五十年代开始,从陈市长那时候开始,一直都有在黄埔江上建桥,把浦西和浦东连接在一起的计划,可因为两个原因,这个计划一拖再拖。

    第一,建桥难度大。

    大桥下面要过万吨轮,桥面必须要高,大概需要45米的净空高度,两边的引桥大概要7公里,要动迁居民数千户,加上工厂企业220多家。

    第二,预算太高。

    造桥需要8亿多的预算,但沪海一年能动的基础设施资金只有6个亿,哪怕市里把所有的资金都用来造桥也不够。

    八零年,三大特区成立后,市里面就已经有了开发浦东的设想,为了募集资金,还曾经邀请世界银行的人过去考察。

    不过世界银行的人并不看好浦东开发,反而提出往浙省的方向发展,双方意见不合,自然合作也就没达成。

    现在,市里面已经成立浦东开发研究小组,明确下来开发浦东,在黄埔江上建一座浦西市区连同浦东的大桥,已经势在必行。

    我来找你,就是想邀请你奶奶投资。”

    陈丹说完,目光灼灼的看着南易,等待着他的回答。

    南易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沉思了好一会才说道:“丹姐,我们认识已经很久,以后跟我不用这么见外,我奶奶这段时间应该不忙,你可以给她寄一张邀请函过去。”

    听到南易的话,陈丹脸上露出轻松之色,“南易,你觉得你奶奶会愿意投多少?”

    “丹姐,你这话问的早了点,我奶奶还没有看过你们的计划书,更没有做出评估,投资数额是多少怎么可能定的下来。

    不过,我奶奶怎么说也是沪海人,要投多少先不说,肯定会愿意额外掏出一笔赞助沪海,我猜这笔钱应该不会低于20亿日円。”

    按照时间节点来判断,陈丹说的这座桥应该是北浦大桥,南易记得北浦大桥一建成就成了沪海的地标,不但通车要收费,就是行人想上去转转都得买票才能上去。

    投资这座大桥,投资款应该多多少少能收回来一点,就在刚刚,他已经决定,在北浦大桥这个项目上硬亏两个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