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哥猜公开课,王浩:谁还能比我快? (第3/5页)
,还是因为一个老教授退休了,高难度数学课程,想找个新的老师不容易。 他就接手过来。 另外,也因为《复分析》对他来说是一门新课,教授新的课程有助于增加对知识的理解。 因为考虑到手头上有两个项目,可能会非常的忙,他没有在开设选修课。 一周课程只有两节课,刚刚好。 现在遇到了需要灵感值的时候,没有相关课程还是有些烦恼的,所以王浩才决定开设一门公开课。 这还是王浩第一次在学校里开设公开课,他的课程还是非常受到欢迎的。 有一些数学天才非常善于做研究,但教学方面恰好截然相反,大概是因为天才的智商很高,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他们认为简单到不需要讲解的问题,对普通学生来说却是非常有难度的。 换句话说,一些数学天才的课程,普通学生很难跟的上。 王浩不同。 他是公认的顶级数学天才,二十几岁就已经连续完成顶级成果,而他讲课也是公认的出众。 只要听过王浩讲课的人,都觉得他的课程更容易理解,哪怕讲解的是相同的内容,他讲课的时候也更容易听懂。 有天才数学家的名气,再加上教学上的名气,王浩的课程自然会非常受欢迎。 因为课程太受欢迎了,公开课的信息才刚刚发布,就有一大群的学生报名。 栾海平还特别找了过来。 因为王浩是第一次开设公开课,他担心讲课会出现什么问题。 “王浩,你怎么突然想起公开讲一下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了?”栾海平带着好奇问道。 王浩道,“就是觉得这个学期的课程少。我想着,有时间就给大家讲讲东西,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爱上数学,也更加了解数学的研究。” 他继续道,“我最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个猜想很多人都知道,想必有很多学生也会感兴趣。” “这倒是。”栾海平听着点头,感兴趣的问道,“你研究的怎么样了?有想法吗?” “有一点思路吧。”王浩思考着说道。 “还真有?”栾海平听的一惊,王浩完成过很多的数学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对于角谷猜想的证明。 角谷猜想的证明,使用的是他自己研究的一种数学方法,还因此拿到了陈省身数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但是,哥德巴赫猜想和角谷猜想不一样,两者的影响力也不在一个级别上。 因为国内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宣传,影响力相对于国际还要更大一些。 栾海平马上追问道,“你觉得能完成证明吗?需要多久?一年、两年?五年也行啊!” 王浩犹豫了一下道,“这个不好说,我就是有想法的时候就想一想,证明还是需要灵感的。” 栾海平听着点头,心里也有了个判断,他觉得自己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王浩就只是有了想法,证明还需要很长时间。 哪怕需要十年的时间,也是相当了不起啊! 到时候,王浩才三十多岁,就已经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想想都非常的惊人。 那是真正留名千古啊! 国际上近几十年来,有很多顶级的成果出现,但真正解决重大数学问题的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另一个是安德鲁-怀尔斯。 他们分别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和费马猜想。 王浩能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会被公认为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之一。 排名,最少前五! 这有多牛? 栾海平都有点不敢想象。 …… 于此同时。 数学物理科学部的一间办公室里,吴晖院士正在查看超导重点实验室,向乾生的研究团队提交上来的报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