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 五年?三年?最后的攻关,完成NS方程论证近在眼前! (第3/4页)
价值了。 其中包含的技术也很难做应用,因为协调和完美才是优势,而应用到真正的飞机上,就不可能绝对的协调和完美,相关外形的数学计算,取近似解就是很好的选择了。 听起来越是精确的计算似乎越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应用上来说有很多影响。 比如,飞行员。 每一个飞行员的体重是不同的,即便是微小的差别,也会对飞机整体造成影响。 即便是无人机也是一样的,因为有动力系统的影响,实现外形上完美的设计,反应到现实也会受到动力以及其他设备影响,完美的外形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 正因为如此,王浩才感觉自己的‘大成果’就是个鸡肋,发表出去肯定是不行的,但想实际应用到计算中,似乎也没什么前景。 等回到了实验室以后,他还是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总结,准备把内容进行保密性上报。 至于有什么应用价值,还是让其他人去思考吧。 …… 网络时代,消息传播速度非常快。 当天王浩在cao场上实验纸飞机的视频,就被上传到了网络上,几个人扔纸飞机的过程都被拍了下来。 复杂的数学是网友不关心的,扔纸飞机相对就有吸引力多了,尤其内容还非常吸引人。 王浩折了个纸飞机,有学生一下扔了八十米。 这个距离太惊人了。 网络上到处都是讨论,“一下子能扔出去80米?连王浩教授都扔了超过50米!” “这个纸飞机太牛了吧!” “我从小折的飞机,就从来没有超过三十米。” “刚才我特别试了一下,折的飞机只扔出去十米……” “这个是什么飞机?哪里有卖?” 大多数普通人知道消息,只是看个乐子,顺便跟着讨论一下。 最多就是觉得,设计个纸飞机飞的远、很科学。 仅此而已。 专业人士看到的更多。 好多专业人士就在讨论纸飞机中蕴含的技术含量,“这需要非常精细的计算。” “牵扯空气动力学、NS方程,以及力学知识,很多很多内容。” “这种计算简直无法想象。” 越是专业的人,看到的东西就越多。 比如,一些从事偏微分方程领域研究的学者。 东港大学,数学教研办公室。 好几个数学教授都在讨论王浩的纸飞机,网络上有一群人在讨论,他们自然也看到了消息。 潘卫国就在其中看到了,对于偏微分方程组的精细求解。 那种解析,他是做不到的。 他还专门拿着视频,去问了东港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大佬韦复全院士。 韦复全是国内偏微分方程领域著名的专家,一辈子都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并且有好几篇论文发表在了顶级期刊,他看到视频以后,用了四个字来做形容,“匪夷所思!” 随后又说了一句话,“看来王浩距离完成NS方程的论证已经很近了。” 潘卫国真的很疑惑,“王浩不是已经论证了NS方程?” 韦复全道,“他只是在有界取值范围内进行论证。这个纸飞机能做出来,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计算逻辑,偏微分方程组求解的难度你是知道的,这种复杂的计算逻辑就会牵扯到无界论证,明白了吗?” “您的意思是说。”潘卫国顺着思考顿时惊讶的长大了嘴,“他马上就要完善NS方程的证明了?在所有取值范围内,证明NS方程的光滑性?” “对。” 韦复全肯定的点头,“到了这一步,距离完善证明已经很近了。虽然我对于NS方程的研究并不深入,但是整个方向是理解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