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加剧内卷的当事人,东港的尴尬以及巅峰的期待 (第4/5页)
些菲尔兹得主。” “东港大学,最近可真是焦点啊……” 最后一句有点调侃的意思。 东港大学的处境可算不上好,最近一段时间,他们的负面新闻不断,主要还是围绕针对王浩的解聘事件和合金实验室。 后者的负面消息是最多的。 因为合金实验室被很多人关注,一个个消息就被挖了出来,近一个星期还有很多新的消息。 首先就是,因为牵扯其他项目问题,针对马文钧的审判被推迟。 武钢集团牵连出合金实验室项目相关责任人,一个分公司的主管被带走调查。 另外一家钢铁公司,庆钢集团,则表示说要重新审核七年前,资助合金实验室的横向项目,因为项目资助了两年,花费了四千多万经费,并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研发进展。 等等。 之后东港大学又公布了新的消息,十一名和解聘事件有关的责任人被处罚。 其中两人被解聘,三人停职审查,其他人员最低也是记过处分。 东港大学风雷例行的做法,也让舆论稍稍得到了平息,公开接受纪-委以及其他部门调查,再加上内部大面积处理责任人,也让公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决心。 东港大学校长林玉良院士,也站出来接受采访,他对合金实验室的问题,以及解聘时间做出了说明。 在说明的最后,还代表东港大学想王浩进行了正式道歉,道歉的姿态摆出来,不管是真心与否,最少让人感觉舒服很多。 东港大学的政体部门,压力都是非常大的。 最开始听到王浩同意来东港大学做报告,还觉得是一件好事情,做顶级成果的研究报告,也能够助推东港大学在国际上的名气和影响力。 结果,好事变成了坏事。 现在东港大学被国际关注,可不只是国内舆论关心负面消息,国际上也有很多的关注,就等于让世界看到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在国际上的形象是个很大的打击。 另外,他们还担心另一个问题,“王浩忽然决定不来,到时候该怎么办?” 王浩同意来东港大学作报告,但并没有法律明确限制学者临时改变报告计划。 这并不受到法律保护。 如果王浩忽然决定不来,东港大学在国际上的宣传又成了个笑话,或者王浩干脆和其他高校合作,决定去其他高校做报告,邀请的学者肯定就会改变行程去其他高校。 这就是学者的影响力超过高校,高校可能会面对的尴尬情况。 全世界的学者都是为了王浩才接受邀请,他们是来听王浩做报告的,而不是特别来东港大学做什么。 现在东港大学的领导层都已经恨透了黄奕春。 解聘事件说出来很让人气愤,实际上,并没有牵扯到东港大学更高的领导层。 当时王浩就只是个刚聘用的博士生,连个副教授头衔都没有,也根本不可能牵扯到副校长、校长这一级领导,决定解聘王浩的人就是黄益春,他是教务处的主任,人事上拥有一定的权限,会议也是由黄益春来主导的。 现在他们甚至在调查,黄益春是否和陈建林有勾连,都想把黄益春送到监狱关上几年。 如此状况下,黄益春过的就更加艰难了。 他被辞退以后,在家连门都不敢出,即便如此,还有邻居对他指指点点,“看看就是这家,姓黄的那个家伙住这里,就是他把王浩开除出了东港大学。” “是非不分啊,白活了五十多年!” “他就当个学校的主任,都能迫-害王浩这样的科学家,要是让他当个区长、县长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