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这些内容放在一起,脑子不会炸掉吗? (第3/5页)
乾生的运气很好。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跟着王浩做研究,估计也是能够拿奖的,因为理论工作明显王浩完成的,也正因为理论研究工作,物理实验室的项目才能够获奖。 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不少年轻一些的学者,都想着是不是该去西海大学,能和王浩一合作进行研究,也许他们也能够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即便不去西海大学,和王浩合作也可以啊! 一个最顶级的数学家,尤其还是数学分析专家,对于任何研究项目,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颁奖工作结束。 好多媒体也做出了即时的报道,外界对于王浩获得自然科学特等奖有很多讨论,多数人都认为他理应获得这个奖项。 “王浩的数学成果太多了,如果还是拿到自然科学一等奖,感觉和其他获奖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他是国内第一个菲尔兹获奖者,未来还很可能拿到诺贝尔,集菲尔兹和诺贝尔于一身,能算是历史第一人了吧?” “现在获得自然科学特等奖也是理所当然!” “特等奖奖励的是个人,颁发给王浩刚刚好。” “如果能有谁和王浩的成果相当,拿到自然科学特等奖,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于此同时,王浩也接受了记者的现场采访,“我在听到获奖消息的时候很惊讶,非常意外。” “我知道能获得自然科学奖,其他人也都说是一等奖,但没想到是特等奖,当宣布的时候,都有些措手不及。” 记者问道,“现在获得了自然科学特等奖,你相对其他人说什么?” 王浩想了想,说道,“我还是说获奖感言的那句吧,希望更多的学者能投身数学理论的研究工作中。” “数学工作很重要,另外,数学是美轮美奂的,这是很让人着迷的工作。” 记者明显不理解数学的美,他赶紧转了个话题,“能谈谈反重力和超导研究吗?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内容。” “比如呢?” “比如,反重力,很多人都关心反重力技术,什么时候能够应用?” 王浩摇头道,“反重力,暂时还属于未来科技,这个技术现在很不完善,我们只能通过实验,来制造反重力空间,但每一次实验的花费都是非常高的,而且实现反重力的时间很短暂。” “我认为反重力想要实现应用,前提是超导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 记者继续问道,“那么超导技术,什么时候能实现大规模应用呢?” 王浩道,“超导想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是要在技术方向有突破,比如,很直接的,制造更高温的超导材料。” “超导这项技术,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直接相关,临界温度每提升十度,技术应用范围都会呈指数型上升。” “我一直在做相关的理论研究。” “希望能通过理论支持技术的提升,也希望能够尽快的,让技术有更大的突破……” …… 颁奖终于全部结束了。 王浩并没有离开首都,而是在第二天去了水木大学找到了比尔卡尔。 和比尔卡尔去西海大学一样,王浩也是直接去了水木大学,他是和比尔卡尔一起走进大学的,他们一边说着一边走着。 王浩带了一顶帽子,并没有被几个人认出来,但是认出来的人还是惊呼了一声,好在没有直接打扰。 王浩和比尔卡尔去了一个办公楼,他们到办公室谈起了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 “我的研究陷入了瓶颈。” 王浩首先说道,“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继续,我需要找到下一步的灵感方向。” 比尔卡尔顿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我也一样。自从回到这里,我就再也没有什么想法,也不知道为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