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第二百三十六章 超越诺贝尔级的成果,王浩:代数几何将成为最火热的学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 超越诺贝尔级的成果,王浩:代数几何将成为最火热的学科! (第4/5页)

过程,但依旧需要很多数学家来把控。

    当然后续计算有多么复杂,参与研究的人员是不太关心的,他们更欣喜于自己的成果,因为成果的级别可以理解为,“远远超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数学成果。”

    换句话说,拿个菲尔兹也没有任何问题。

    比尔卡尔也会希望能够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个菲尔兹得主来说,尤其是研究代数几何的菲尔兹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家和他几乎没有关系。

    现在他发现自己有机会拿到这个奖项,只要成果公开出去,他们的研究组就可能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然评选人数不会太多,主要人员还是王浩,但是不管怎么说,他和林伯涵以及罗大勇都是参与人。

    林伯涵、罗大勇就更期待了。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参与完成如此重大的成果。

    虽然他们只是辅助的研究人员,但面对如此重大的成果,也可能到国际上拿个奖项呢?

    不求菲尔兹、诺贝尔,来个其他方面的小奖也可以啊!

    ……

    在研究组努力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时,王浩也给上级写了说明报告。

    做研究组的主要人员,王浩全程了引导、把控了研究过程,他对于研究的理解比其他三人都要强太多了。

    林伯涵、罗大勇,都只是理解研究的某一个方面。

    比尔卡尔的理解相对深入一些,参与度也比其他两人高,但理解相对还是很侧面,也只是知道最终的成果。

    王浩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已经计算了好了一种最符合半拓扑形态的微观三元素组合,并给出了命名代号为‘W1型’。

    当某一种物质拥有‘W1型’的元素组合,就能够大大提升超导的临界温度,常压下最高可以接近‘零下50摄氏度’,也就是‘223.15K’。

    因为很可能牵扯到未来的广泛应用问题,王浩并没有告诉研究组的其他人,而是给上级打了个报告,报告上也只是用‘W1型’代表了元素组合,并以绝对机密的形式上报给了科工局。

    等把报告交给相关人员,并做出了一系列特别提醒后,王浩才轻呼了一口气,心里也有了颇多的感慨。

    之前都一直在超导机制的理论问题,而现在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超导临界温度和物质组成的关系,已经可以实现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了。

    国际上有很多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但大多数成果也只是在几十K范围徘徊。

    虽然有一些研究组,号称制造出了一百K甚至是常温的超导材料,但实际上,那些研究都是没有任何应用价值的。

    要么,就是纯液化气体分子或者有机材料。

    要么,就是超高压状态实现。

    前者是所能承载的电流强度太低,根本没有任何应用价值。

    后者则是常规无法制造超高压环境。

    工业上可以用到的超导材料,可以简单理解为必须含有金属的成分,含有金属成分的超导材料,才会有很高的临界电流上限。

    正因为如此,铁基超导材料才会成为高温超导材料的热门方向。

    现在有了‘W1型’组合信息,就能够以此去研究对应的高温超导材料,可以把铁基、铜基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大大提升。

    “一百K?”

    “一百五十K?”

    “或者更高?”

    王浩思考也非常的期待。

    比尔卡尔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他长长的伸了个懒腰,见到王浩就带着笑走了过来,并说道,“王浩,这个研究会让代数几何的地位大大提升。”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