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第4/6页)
难自解。 王国光说这话,也不稀奇,元世祖忽必烈取江南后,招安了大量的南宋军队,无法安置,直接安排出海,都打到了爪哇国去了。 张居正思虑了片刻说道:“要是做成了,殷正茂大功,要是做不成,殷正茂大罪。” “生死之仇,绝不可能通力合作,互相节制,不至于失控;有此骄兵悍将助益,林阿凤攻打吕宋,此事大有可为。”戚继光站在军事角度分析了问题。 林阿凤的实力不是很强,打吕宋可能打不下来,但是有了这帮募兵助益,那盘踞在吕宋的大佛郎机人则可能要遭秧了。 “那就如此?”张居正看了一圈说道:“谁还有异议吗?” 无人反对招安之事,张居正在浮票上写了自己的意见,而后交给了张宏。 张宏递到了御前,请皇帝盖章。 朱翊钧看着面前这份奏疏,只能说,读书人玩的真的脏! 大明这头和大佛郎机人你情我浓,又是召见特使,又是恩厚赐赏,那头直接拿出了刀子,捅在了大佛郎机人的腰子上,大明廷臣们生怕这刀子捅不死人,还把林阿凤这把刀用力的磨了磨,争取一刀毙命。 政治,只有利益,文华殿上的明公们,全都是一群冷血无情的机器。 尤其是张居正的话,若是不成,则是殷正茂自己尾大不掉干的,若是成了,则是大功一件。 朱翊钧拿起了朱笔,将奏疏上林阿凤那段涂掉,才拿起了大印落下,开口说道:“若是黎牙实问起,朝廷并不知道。” 大明皇帝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什么叫不知道,涂掉就能装不知道了吗! 还真能。 脸面这东西,是政治里最没用的东西。 抹掉之后,从流程而言,朝廷真的不知道林阿凤这个人的存在了。 到时候林阿凤办出什么事来,办不好,也不能报朝廷的名号,办好了,游击将军、吕宋总督这些官职,也可以授予。 佛郎机人能灭了吕宋,大明承认,林阿凤灭了吕宋岛上的佛郎机人,大明也承认。 朱翊钧也是一台冷漠无情的政治机器。 廷议仍在继续,朱翊钧御门听政,顺便读书,并不觉得无聊,这世间,哪还有比帝国权力中心的明公们吵架更大的热闹? 明公打架,就是更大的热闹。 看热闹是人类的天性。 这吵得最厉害的就是张四维回朝的事儿,眼看着宣大长城鼎建的窟窿逐渐被堵上了,而且王崇古还在宣府大同两镇之地,搞了个大新闻出来。 那就是那十九万失地佃户、游坠佣奴们停了两个月的鼎建,恢复了宣府大同地面的屯耕之事。 宣府大同一共复耕了四万七千五百顷田亩,也就是四百七十万亩田恢复了耕种,着实给小皇帝开了大眼! 虽然不是膏腴之田,但是养活这十九万失地佃户、游坠佣奴绰绰有余的同时,还能实物配发两镇军饷。 “这算是实打实的功劳吧。”万士和颇为郑重的说道:“长城鼎建的窟窿补了,长期兵荒马乱导致卫所屯耕荒废,现在也恢复了,而且朝廷诏令实物发粮饷,也能够落实。” “宣府大同田亩荒废之事,由来已久,皆因征战而起。” “王崇古、方逢时、吴兑、郭琥等人联名上奏,要疏浚水利,安定地方,亦请朝廷诏请张四维回朝。” 为了张四维回朝,族党们也变化了打法,不仅仅堵窟窿,还在恢复生产,还要疏浚水利。 朝中无人,处处都是被动,造反又不敢,只好立功来求回朝的机会。 “庆赏威罚天理所在。”张居正在启用张四维的浮票上,写上了自己的意见。 朱翊钧看了半天,划掉了张居正一句话说道:“他可以回朝,但不能做《世宗肃皇帝实录》的副总裁。” 万士和俯首说道:“陛下,臣斗胆,为何不能充任副总裁?” “因为《世宗实录》已经修完了啊。”朱翊钧理所当然的说道:“还不是万尚书嫌修的慢,去年议柔远人,大司马为万尚书解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