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替罪羊 (第3/5页)
/br> 他已经无法想象,为啥最后转过弯来,是这样的结果了。 这前任的同知,才刚刚被罢官,子孙为吏呢,他拿头去增产,增不了产,这不是跟自己全家过不去吗? 即便是到时不会罢官,堂堂侍讲,未来实打实的。哪怕只是混日子,至少也是部堂里的侍郎,甚至运气更好,成为尚书,更可能入阁,凭什么……好死不死的,跑去区区一个府里,干一个同知。 同知干十年,都还不如区区一个小小的翰林小修撰呢! 陈进僵着脸道:“殿下·臣臣的身子不好。” 朱高炽摇头道:“这无碍,又不是外放数千里,依旧还在南直隶。” 陈进的脸一下子白了几个度,道:“这臣臣。” 朱高炽叹口气,上前,动情地拍了拍他的肩,道:“陈卿,本宫为人子,为人臣,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烦恼,卿乃国士,就算为了本宫,就权且当是为本宫分忧吧,本宫……” 朱高炽说着说着,竟好像要流下泪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若是再不表示一下,就真的有点不太礼貌了。 杨溥笑了笑,接着道:“此外呢,这府衙里啊,只怕还得有两个少尹,其中一人就留给杨某吧。” 可陈进此时,却是心乱如麻,整个人,脑子都是懵的,嗡嗡的响。 此时,听朱高炽好像是在对他说:“荆轲啊,刺秦大业就在今日,请万勿推辞。” 陈进只觉得呼吸急促,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推荐一本书《没人比我更懂禁忌》,挺有意思的书,大家书荒可以看看。 张安世: 这个显然有点令人意外,朱高炽诧异道:“杨学士也去?” “不去如何知晓新政的成效?将来又如何辅佐殿下?”杨溥眼中透着坚定,道:“殿下,下官若是都不去的话,那么这詹事府上下,就没人肯去了。” 杨溥本就是翰林出身,此后又入东宫,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读书人。 朱高炽不禁唏嘘,他凝视着杨溥道:“只是本宫这里。” “殿下……”杨溥道:“殿下奉旨……辅佐陛下,说起来,殿下其实就是监国的太子,可现如今,这天底下的国家大事,还有什么比眼下的新政紧要?殿下啊……看待问题,一定要分得清轻重缓急,尤其是国家大事,尤其是如此。” “大明万里江山,万万百姓,每日发生的事多如牛毛,什么事紧要,要立即处置什么事可以搁置,这才是储君应该做的!如果事事cao心,那么非但不能处置好国家大事,反而会乱作一团,殿下急于想要得到陛下的认可,许多时候,劳形于案牍,这本也无不可。” “可敢问殿下,眼下最当务之急,关系到天下苍生社稷,甚至是我大明江山之事是什么?刀y。” 朱高炽没有犹豫,便立即道:“新政?” 杨溥道:“对,治理天下,必然要有国策,这国策乃至关紧要的事,殿下若只是口头支持一二,这是不成的,殿下可以不知兵、不知书,不知农工,也不知商贾贸易可殿下却必须知道,新政的根本是什么,它需达成什么目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又有什么解决和应对之道。” “现在许多读书人,总是崇尚垂拱之治,显然这些人,对于圣人所言的垂拱之治了解不多。总认为只要安享太平,信任臣下,礼贤下士,天下即可大治。这样想是不应该的。圣人所言的垂拱之治,其本质是希望君主能够抓住重点,而不去为细枝末节之事分心劳力,眼下这新政,才是殿下的重点。” 朱高炽听罢,便道:“本宫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不但你要去任这少尹,便是本宫……” 杨溥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