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七章:升官发财 (第4/5页)
对着干? 这个煳涂儿子,莫非当真是想要效仿汉宣帝一般,也要发出‘乱我家者,太子也!“的感慨?” 于是他冷着脸道:“去翰林院做甚?” 他身子开始缓缓地歪倒,然后捂着自己的腰,慢慢地躺在了地上,口里依旧还发出:“哎哟……哎哟……”的声音。 亦失哈却是笑了笑道:“这是刚刚送来的奏疏,请陛下过目。” 朱棣听罢,取了奏疏,脸色很不愉快地看了看,而后目光露出了几分疑惑之色。 一边去翰林院。 可这一篇的奏疏里,却已是将各个府县的官吏安排妥当了。 很明显,人选在去翰林院之前,就已经基本上敲定了。 一百多个官吏的任免,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这奏疏的最后,又奏曰:各府县官长,多出太平府,只是诸官长所去府县,鱼龙混杂,儿臣恐官长无法遏制地方,以儿臣愚见,各府县依旧还应当由威国公辖制,方可顺畅,儿臣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威国公乃太平府尹,以太平府府尹之职,而号令诸府,实为不当,儿臣恳请父皇,加以名目,以正其名,安众心。 朱棣看过之后,一下子豁然开朗,他不禁笑道:“朱高炽这个小子,还是技高一筹啊,这一点,比朕这个做老子的强,朕只晓得用强,他还晓得诛心,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他这一手,既诛心,又实际,正是王道与霸道并用,不错,他长进了。” 亦失哈听罢,堆笑道:“陛下,可不能这样说。陛下您乃江山之主,口含天宪、言出法随,自然旨意一下,万方便需顺从。而太子殿下终究只是储君,做事自然要讲究方法。” “是这个道理。”朱棣显然此时的心情很不错:“你也长进了,只是。” 朱高炽:牙。 他敲击着案牍,想了想道:“将这份奏疏,送文渊阁去吧。” 亦失哈奇怪地道:“这陛下还需等文渊阁诸学士建言?” 朱棣只是道:“他们看了此疏,自有自己的主见。” 亦失哈便适可而止地不再多话,只颔首道:“是。” 于是亦失哈带着奏疏,亲往文渊阁。 文渊阁内,三个文渊阁大学士接了旨意,听闻有太子殿下的奏疏送达,自是不敢怠慢。 一般大臣的奏疏,往往是需经过文渊阁拟票的。 不过太子那里,情况显然是不一样的。 人家儿子给父亲上疏,哪里轮得到大臣来建言? 正因如此,陛下特意让人将太子的奏疏送来,显然,不是来询问意见的。 来之前,朱高炽是有准备的,肯定有翰林百般不肯去。 杨荣只看过了奏疏,便知这是一场考校。 当下,三个学士齐齐端坐下来,杨荣先道:“陛下要询问的,只怕是这最后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胡广皱紧眉,他最近的脸色都很不好看,大家都在骂他呢! 明明是张安世逼死的人,杨荣在那煽风点火,怎么挨骂的是他? 他不理解,很委屈。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人心真是可怕啊。 “(只是……我大明历来没有直隶之上,设布政使司的规矩,直隶关系重大,只以各府分治,毕竟这是天子脚下,若是直隶之上,再设置布政使司,只怕不妥当吧。” 胡广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是啊,不妥当,这不是坏了祖宗的规矩吗? 虽然祖宗之法就像公交车,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