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君臣相见 (第4/5页)
实地,想办法,教授他们真正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而不是虚妄的指望教授他们考功名的东西,难道你能指望,全天下的人,人人都掉书呆子,个个都能作的—手好文章吗?若如此……那么对生民有何益?” 刘春想了想:“虽是如此,可是以利诱之总觉得是旁门左道。” 张安世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 张安世道:“我瞧你这一身儒衫,倒是华美,只怕价钱虽不至不菲,却也需几两银子来置办吧。” “这。” 张安世道:“你之所以说什么旁门左道,那是因为……你即便不去养活自己,也可以衣食无忧,所以才可以奢谈什么旁门左道,什么以利诱之,你这种人,我见的多了,自己没有饿肚子,便要求别人跟你一道高尚,自己有华美的衣衫,便要求别人不吃嗟来之食。你但凡见识过别人的艰辛,知道生活的不易,晓得有人为了吃饱穿暖何其忍辱负重。你就不敢说这样的话了。'” “这就好像一个富贵之家出身的人,对着街上的乞儿大谈仁义道德一般。你衣食无忧了,却不让别人追求吃饱穿暖,这样的人非但可笑,而且可耻。” 刘春听罢,想了想,他竟没有生气。 当然张安世也不怕他生气,他一声号令,至少可以凑一个连的刀斧手出来,将眼前这人砍成rou泥。 不过张安世终究还是忍耐住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今日自己是来招揽人才的0。 刘春便道:“其实我耕过地。” “是吗?”张安世道:“有何感想。” “确实辛苦。” 张安世道:“你挨过饿吗?” “这。” 张安世道.“所以……你不能用辛苦来简单的概括农人的艰辛。因为有人耕地,只是体验艰辛罢了,他可能会感慨,觉得自己有过劳作的经历,便能了解一切的真相。可实际上,还差得远呢。” 张安世道:“因为绝大多数耕过地的人,绝不会说,耕地辛苦。因为他们生下来本来就饱尝了艰辛,反而不会觉得……这有什么辛苦的。一头牛生下来就耕地,它会觉得耕地辛苦吗?其实真正令他们觉得艰辛的,恰恰不是如此,而是明明自己劳作了四季,最终却连饭都吃不饱,一场大病,要眼睁睁的看着妻儿老小离世,相比于这些,区区的辛劳算什么。” 刘春听罢,颇为触动:“这样看来,都督有这样的经历?” 张安世摇头:“我虽没有,见识却比你多。” 刘春: 张安世道:“还有何事?” 张安世当然不可能告诉他,自己两世为人,在上一世,自己年幼时在农村生活的经历,虽然那时的农村生活,已比这个时代好了不知多少倍,可心酸的记忆却还是有的。 刘春道:“看来,都督说的不无道理。只是我听外人言……” 张安世道:“外人·哪一个外人·” “这。” 张安世笑呵呵的道:“人有很多种,可别有用心的人,却喜欢将天下之人,统一的称其为所谓外人言,于是做出什么为民请命的模样,这等把戏,就不要在我面前卖弄了,你实说吧,这教书先生,你干不干?我瞧你虽没有功名,可谈吐还算非常,做个蒙学先生……还成……” 刘春道:“不干。” 张安世: 刘春起身:“学生只是来看看,都督勿怪,再会。” 张安世: 刘春大喇喇的走了…… 刘春道:“太平府这么多的学堂,敢问都督官府的钱粮哪里来?” 张安世气急败坏:“入他娘,他消遣我。” 学正几个连忙拦住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