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章:真凶伏法 (第3/4页)
只是话语之中,充斥的无限遗憾,却还是流露了出来。 老人想了想又道:“家中其他人都安排妥当了吧?” “照着主人的吩咐,已妥当了。” 老人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他太老了,战战兢兢地起来,那奴仆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将他搀扶住。 老人回首对陪了自己一晚的道人道:“今日……就此辞别,他日定还能相见,等老夫安顿下来,你但可在山中拭目以待,老夫只要一息尚存,便足以举大事。” 说罢,任奴仆搀扶,缓步出了此处,便见外头一顶小轿在此等候。 这宅邸乃南昌城外,自这里,可见城郭,老人什么也没有说,钻进了轿中。 随即,后头数人一并随行。 这一路,所行之路,并非大道,也非渡口,竟是走的乃是山路。 此路通梅岭,平日罕有人迹,又可借此道,一路往瑞州府高安县,到了那儿,便可至锦江渡口,顺流而下。 而此道早已荒废许久,平日里根本无人注意,即便是南昌府志和县志之中,也大抵将这条山径小道遗忘。 守此处的,乃是当地的一个驿丞,原本是为了剿山中强人所设,这个官职,还是从元朝时就开始设立,大明开国,自然而然的进行了沿用,只是此地实在不起眼,根本无人关心。 行至半途,便见一官,带着几个老吏来迎,至轿前行礼。 老人本在轿中打盹,听到声音,才掀开帘子,朝那驿丞颔首:“无事吧。” “无事,下官送您一程。” “可。” 这驿丞脸上布着沮丧之色,似对老人有深厚的情感。 一路行去,随即便至山中一处河流,这里有一条小河,小河已不知名姓,甚至在枯水期的时候,往往河道干涸,正因如此,原先繁华的渡口,也早已荒废了。 可现在正在丰水期,所以河上尚可行船。 而在这里,却已有一人,领着数个奴仆在此候着。 等那老人的轿子到了,老人下轿,这人慌忙迎上前,拜下行礼,眼泪汪汪。 老人摸了摸他的脑袋道:“辛苦啦。” 这人便含泪啜泣道:“公此去,不知何时得归。” 老人微笑道:“迟早要回来。” 这人站起来,擦拭着眼泪,边道:“船只已预备稳妥,乃瑞州府的官船,沿此水道便可出南昌府,出了南昌府,便无人敢盘查。此处水道早已荒废,锦衣卫查不到这里。” 老人并不为锦衣卫而担心,只是交代道:“尔等好生在此卧薪尝胆,有朝一日,老夫是会回来的。” 说着,便等随行的奴仆将随行的物品搬运上船,他却依旧在此驻足,与几人说了一些闲话。 众人见老人依旧举止自若,便也安下心来。 “瑞州府那边……” “放心,瑞州府那边……老夫有信得过的人。”老人从容地笑了笑道。 正说着,勐然之间,自这河道的上游,突的有舰船飞速下来。 有人大呼:“那是什么船?” 众人见了,色变,纷纷看去。 却见那船上,明火执仗,竟是一船的鱼服校尉。 这迎接老人的人便大呼:“公且先走,我在此抵挡。” 那驿丞也吓了一跳,竟是抽出了随身携带的武器,高呼道:“这些该死的鹰犬。” 老人一脸错愕,他显然万万没想到,在这里,竟有锦衣卫设伏。 就在身边人,纷纷做出要抵挡的架势。 老人脸色却是木然,似乎他比其他人更清楚,一旦行踪被发现,那么……一切就真正的成空了。 却在此时,山中突然又窜出一队人来,高呼:“莫要走了贼人。” 河上,山中,竟都是锦衣校尉。 老人抬头看了看天色。 此时已是日上三竿,晴空万里。 他叹了口气,道:“怎么会到这一步啊。” 那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