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第2/4页)
不再犹豫,拎着一张嘴就上去了。    「衍圣公,您口口声声的华夏传承,难道就只能靠着压榨百姓,侵吞朝廷税收来延续?」    孔讷闻言颤巍巍的抬起头,在心里连道了三声罪过。    「回皇太孙殿下的话,本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臣身为孔圣后人不该言利。」    「然则,不论是武将打熬筋骨,还是文人笔墨纸砚,哪一样不需要耗费钱财?」    「陛下在建国之初对读书人多有优待,不就是因为读书需要耗大量时间和钱財,才能取得成效吗?」    「老臣也并不是为自家要好处,而是替天下的读书人要好处。」    「读书人六岁发蒙,十五岁束发而学,一路上参加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离乡背井,不畏寒暑,十年如一日,其中辛苦世人皆知。」    「若是再让他们跟寻常百姓一般交税,那么他们又哪来时间读书做学问?」    「若没人做学问,那么谁又来帮助陛下治理国家,帮助陛下教寻百姓?」    老朱听了这番话感觉自己又有点被说服了,他早年间确实是因为这些原因,这才对读书人多有优待,甚至每个月都给他们米面,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    朱允熥见孔讷提到「钱财」两字,也意识到两人之间的交锋到了白热化程度,但也是最难解决的矛盾。    朝廷要想多收税,要么压榨百姓,要么压榨豪强。    他不想压榨百姓,那就只能从地方豪强下手。    「衍圣公此言倒也实在,确实不论习武还是习文,都需要财力支持。」    「如果不能让勤劳的人致富,不能让努力的人上进,不能让有才华的人实现抱负,不能让有天賦的人读书,那只能证明这个朝廷本身就有问题。」    「我所坚持的是一视同仁,对所有土地收税,不论官兵民等,这是大仁大义。」    「而且,收上来的税并不是供我皇家花用,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届时朝廷会兴办学校,让大明所有百姓家子弟都能读得起书,成为华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对于学习成绩优异之人,朝廷也会给予重奖。」    「但这个事就跟世家无关了,我绝不会让大明出现一批只会趴在朝廷身上吸血,但却对朝廷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寄生虫!」    「谁给我交税,谁就是我的子民。」    「不愿意给我交税者,不配做我的子民!」    朱允熥这一出,不仅孔讷愕然,就是老朱都被镇住了。    老朱笑吟吟的看着大孙,心里暗道可以啊,这话说得比咱这个皇帝还霸气!    不愿意给咱交税,就不配做咱的子民!    啧啧!    孔讷在这之后也意识到了,那就是新税制不可更改。    不论是老皇帝,还是皇太孙,都是意志坚定之辈。    或许,只有到了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那一天,他们两个才能醒悟?    孔讷想到这里突然生出心灰意冷的感觉。    「既然陛下和皇太孙主意已定,那么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这次没等朱允熥开囗,老朱就抢着回了一句。    「那就拭目以待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