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五百八十一章 历史:再踹下去老子屁股上都是鞋印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一章 历史:再踹下去老子屁股上都是鞋印了 (第4/5页)

br>
    这种技术的亩产量不低,但却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在初期的种植过程中其实是遇到过一些歉收情况的。

    因此经过改良。

    袁国粮团队又先后优化出了第二代杂交水稻技术,以及如今最先进的......

    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

    这个技术的原理其实也挺简单。

    就是徐云上头说的那样,在育种过程中引入花粉致死基因以及育性恢复基因。

    也就是在雄性核不育系rr中引入与花粉致死基因f,以及与f紧密连锁的育性恢复基因r。

    如此一来。

    就可筛选获得可育的新型保持系,也就是f-r或者f-r。

    但这仅仅是概率上的情况而已。

    实际上。

    其中的f-r型花粉由于含花粉致死基因而不能存活,因此该保持系只会产生......

    r型花粉。

    与此同时呢。

    该保持系f-r/r自交,又可以生产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后代:

    f-r/r型保持系、rr型不育系。

    整个过程中。

    花粉致死基因会使带有外源育性基因的花粉致死,使杂交后代中不含转基因元件。

    也就是直接避免了转基因食品的撕逼。

    换而言之。

    这是一种运用了转基因技术原理,但实际上又不含有转基因的神奇技术。

    根据后世的实际验收情况。

    这种水稻培育技术会使杂种优势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远远超过一代的39.7%。

    只能说在种地这块,兔子们真的是天赋异禀......

    视线再回归现实。

    此时此刻。

    听到徐云的这番介绍,侯光炯的心中已然被一股发现新世界的惊喜给充斥了。

    把基因细分成两种?

    这tmd也行?

    但很快。

    侯光炯便将这股震撼收敛了些许,沉思片刻,对徐云问道:

    “小....小韩同志对吧。”

    “不得不承认,你提到的这个理论确实很吸引人,但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两种基因分离出来呢?”

    “毕竟dna双螺旋结构提出才十年不到,以咱们现有的技术似乎很难做到这点吧?”

    “没错。”

    徐云闻言很坦然的点了点头,开口道:

    “目前的科学界确实不存在可以定点分离基因的技术,但是....咱们可以自己搞嘛。”

    “当年风灵月影社团内曾经出现过一个叫做艾斯·亚波的科学家,此人很喜欢搞一些嫁接实验。”

    “他曾经提出过一个想法——能不能利用电泳的方式将碱基反应中存在的片段测序,然后通过聚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对它进行定位呢?”

    “如果能把花粉致死基因定位分析出来,那就可以通过农杆菌介导至水稻的t-dna了.......”

    dna。

    这玩意儿被发现的时间其实很早很早。

    早到1869年的时候,便被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的医生发现了。

    但它却要一直到二战之后,才真正开始被生物学界注意并且产出成果。

    例如在八年前。

    沃森才刚刚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还发生了一次生物学史上的知名撕逼,哪怕在徐云穿越的时候都依旧没停。

    一些群体还把这事儿带成了诺贝尔奖歧视女性的节奏,得亏这不是个华夏奖项......

    总而言之。

    后世一所专科院校都能轻易完成的基因分离,对于眼下这个时期却比较困难。

    截止到目前。

    唯一被测序成功的物质只有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