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五百二十五章 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七分熟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七分熟呢? (第4/5页)

,其实是源项和湍流粘度。

    只是考虑到某些笨蛋讠....咳咳,考虑到李觉这些非专业人士不太清楚具体概念。

    所以叶笃正才选了气压作为举例。

    叶笃正的这个做法很快起到了效果,李觉当即明白了他的想法:

    “所以老叶,你的意思是限制我们的不是某些计算过程,而是气象数据?”

    叶笃正思索片刻,解释道:

    “怎么说呢.....”

    “计算过程和方法肯定也要优化,但它们都还不算方向上的问题——就像一个伤员,手臂和心脏各中了一刀。”

    “手臂的伤势虽然不能忽视,但和心脏的致命伤比起来显然不是一个量级。”

    “而气象数据,便是我们心脏上的那道伤口。”

    “.......”

    李觉默然。

    在会议开始之前,他自己其实也做过一些猜测。

    在他想来。

    气象计算或许和现在核武器面临的问题有些类似,主要的壁垒在于具体理论上的推导。

    也就是现实中的一些环节其实是相对次要一些的。

    结果没想到......

    叶笃正给出的说法与他预料的完全相反,居然是气象数据....也就是那些测量仪器收集的量不够?

    看着陷入沉思的李觉,叶笃正的心中同样有些感慨。

    虽然这次气象失败令他士气大跌,几近颓废。

    但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也为他....或者说国内气象学揭开了一个真相:

    气象计算远远比他们想想的要复杂的多。

    在今天之前别说基地了。

    哪怕是全国的气象学者,恐怕都是认为气象的计算在于精度而非数据的数量。

    结果呢。

    这次基地气象中心拿到了首都送来的国内最先进的仪器,还意外得到了阻尼器的帮助,一下有了接近二十个稳定的高空数据收集点。

    哪怕是首都香山的那台湿度传感器,都很难提供如此精细的数据。

    加之叶笃正本人也在计算过程中,福至心灵的考虑到了负局部空间梯度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

    机缘巧合之下。

    叶笃正他们虽然位于国境边陲,但他们却拥有了一次建国至今气象领域最好的计算条件。

    只是这个条件下诞生出来的结果有些残酷,彻底推翻了他们此前天真的想法......

    如果叶笃正所料不错的话。

    具体的模型应该还涉及到了非线性突变,需要考虑某些很复杂的情景。

    情景一多,自然就需要更多数据来模拟了。

    而就在叶笃正心生感慨之际。

    座位上的神剑将军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老叶,也就是说如果你们想要计算成功,就必须拿到更多的数据?”.??m

    叶笃正闻言连忙回过神,点了点头:

    “没错。”

    “我再确认一下,这个更多是指数量的多,还是精度...也就是小数点的提高?”

    “数量。”

    “精度不需要考虑吗?”

    “精度能高肯定也好,但目前最缺的还是数量——道理和之前说的手背与心脏的伤是一样的。”

    听到这里。

    神剑将军心中大致有了数,最后问道:

    “那么老叶,你们需要额外多少的数据才能有把握成功?我是指和现有的数据量相比。”

    叶笃正沉默片刻:

    “10的五次方...倍。”

    叶笃正话音刚落,会议现场顿时为之一静。

    过了好一会儿。

    一旁的彭梦熊有些滑稽的掏了掏耳朵,确认道:

    “叶主任,你说什么来着?”

    叶笃正看了他一眼,丝毫没有想笑的冲动,而是叹息道:

    “彭工,你没听错,要比现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