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叶向高入阁 (第3/5页)
项上,可行否?” 要动商税了…… 朱由校一句话,叶向高心里就是一咯噔,随后他默不作声,在心底衡量了一下摊派的cao作空间,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 “若是摊派的少,或许可以成功。” “多是多少?少又是多少?”朱由校皱眉询问,而叶向高则是沉默了数秒后才开口道: “多则一成、少则半成。” “不能再多?”朱由校继续询问,而叶向高摇了摇头。 两人好似猜谜语一样的话,实际上是在讨论田赋减轻、来增收杂项的可能性。 但叶向高也给出了答案,田赋这个数量太大了,大明每年两千余万石田赋正粮,折色后是七百万到八百五十万两不等。 均摊一成就是七八十万两,半成就是三四十万两。 这数目很少,哪怕是后世人都能看出来,以大明的人口和流动白银,就均摊这么点银两,根本做不到减轻百姓的负担,也增收不了朝廷的赋税。 因此、朱由校沉默了数秒后才开口道: “若是将辽响的加派均摊,又能均摊到杂项多少?” “去岁辽响五百二十余万两,尽数从田赋加派,以臣愚见,恐怕也只能均摊两成左右……”叶向高回应。 两成、那就是一百四十万两左右,这还是在有北直隶的十六卫军和十二营的情况下,地方士绅所做出的最大让步。 能让步这么多,是因为士绅之中大部分有众多田亩,因此只要免了一些田赋,转而收杂项,田赋也不用加派了。 虽然这样的做法,会变相多交数十万两的加派税银,但皇帝已经开口,他们不割rou是不行的。 想到这里、朱由校也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就均摊吧,具体的一切就拜托叶阁老了。” “这是臣分内之事……”听到朱由校这么说,叶向高长舒了一口气。 他最怕皇帝以为有了十几万大军,就可以无视士绅的力量,然后开始挥舞屠刀收税了。 那样做的话,不出三个月,天下皆反,漕粮断绝,顺天府饥民遍地。 不过这也说明,皇帝在政务上是十分沉稳的,这让叶向高有些欣慰。 “若是将太仆寺调给御马监合并管理,叶阁老认为如何?” 忽的、朱由校一开口,立马让叶向高心中一紧。 “万岁、恐怕这无法实现……” 太仆寺、这是一个有财政管理职能和财政资源的衙门,作为明代负责马政畜牧的机构,太仆寺掌握的重要财政资源就是马户,草场和马匹等大量的马政资源。 马户指的是养马人户,这些人户由明代政府官方编佥在一起强制性的摊派养马的徭役任务,所谓编佥就是指明代政府按照规定将几户人家编在一起合伙饲养一匹马或者按照田地数量饲养。 按人户编佥的免去他们的其他徭役,按田地编佥的则免去田地的税粮,通过免粮免役实现内地养马徭役的物质基础。 以太仆寺的记载,弘治时期太仆寺掌握的养马人丁超过了六十八万,而田地则超过了一千六百万亩。 这还是一百年前的情况,眼下或许太仆寺的田地又变多了不少,而这还只是田地,另外还有牧场。 太仆寺的牧场,一般由朝廷官方提供给各地养马人户的草场,而太仆寺的草场土地多达四百多万亩。 拥有这样数量庞大的田地和草场,太仆寺自然不会穷。 自成化二年开始有了稳定的白银收入以后,成化四年太仆寺就修建了专门放太仆寺白银的常盈库。 起初、常盈库的白银收入并不多,每年不过三万多两,但是到了正德年间就增长到了十八万两,而嘉靖年间增长到了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