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_第三百四十七章 典吏阎应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七章 典吏阎应元 (第3/5页)

炉,而壁炉燃烧之后,虽然三人暂时还感觉不到太温暖,但看到火后,身上的寒意也被驱散了不少。

    “北方各省中,眼下听闻山西、陕西、辽东和北直隶等一京三省之地已经有官吏坊了,其余河南、河西等地应该也在修建。”

    “二位前往之地若是有官吏坊,那大概也有这些东西。”

    “不用太过担心煤的问题,平日里官吏们的煤票大多都有三百个蜂窝煤,到了冬季会额外拨发三百个。”

    说罢,书吏看了看二人,并继续道:

    “如此,便是官吏坊内的大部分规矩了,二位只需要牢记便可。”

    “多谢兄台……”听到书吏的话,两位儒生也知道书吏要离开了,于是连忙作揖躬身。

    “二位后会有期……”书吏见状作揖回礼,随后便转身离开了小院,临了出门时还不忘带上院门。

    二人看着他离去,随后不免发出感叹道:

    “人说朝廷刻薄官吏,眼下看来,这若是考上了恩科,哪怕是为吏,也比大部分人过的好多了。”

    感叹之人是姓刘的儒生,他家境虽然和贫寒不搭边,但也仅限于饿不死,冷不到的程度。

    面对眼下官吏坊的厚待,他不免四下摸了摸正屋之中的家具:

    “皕亨,幸亏你劝我来考恩科,不然凭我家中十余亩薄田,哪怕再寒窗苦读数年,考上个举人,也不一定能享受如此。”

    他的感叹被旁边阎姓儒生听到后,对方便提醒道:

    “仲山,你我已经考上恩科,日后便是大明的官吏。”

    “眼下朝廷待伱我如亲子,万不可在日后误入歧途。”

    “哈哈!皕亨你放心吧,吾必然不会,更何况我不过勉强考了一个丙等成绩,恐怕也不会有人来行贿我。”刘姓儒生笑着回应,并打趣道:

    “倒是你阎皕亨,这次考了一个甲等,恐怕名字会出现在吏部或者齐王殿下眼前。”

    “我倒是没那么在意。”阎姓儒生摇了摇头,叹气道:“我只想做个好官,对得起百姓和朝廷……”

    “倒也是……”阎姓儒生的话让刘姓儒生也忍不住唏嘘了起来。

    似乎是感觉到了热,他们二人解开了自己的棉衣,顺带感叹了一句:

    “也不知道你我能在这官吏坊内住几日,又会被派往什么地方……”

    ——————

    “阎应元……”

    当官吏坊的学子们还在唏嘘时,马车已经驶进北京西城的朱由检正在处理奏疏,而他手中拿着的,则是前两日恩科录取的文册。

    朱由检为了不放过任何人才,对于每年科举、以及每年官吏任免,恩科等文书都会亲自看一遍,以免溜了什么人才。

    今日的他如往年一样,不过他没想到他连第一页都没有看完,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北直隶通州阎应元,年十九,六科成绩甲等,策论甲等】

    “倒是考得不错。”

    朱由检用朱笔将阎应元的名字圈了起来,而坐在旁边的王承恩瞥见这一幕,也知道这人要得到重用了。

    朱由检往年圈出人名的举动并不多,没想到今年恩科文册才打开就圈了一人。

    “保定县的典吏还没有人选对吧?”

    朱由检抬头看向了陆文昭,而陆文昭闻言则是连忙找出这个月的吏部官员任免文册,翻了翻后才点头道:“还没有人选。”

    “嗯……”朱由检低下头,提起朱笔就在阎应元背后用朱笔备注了保定县典吏。

    他接着继续往下,只是看了上千人名,都没有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不等他处理完,马车就停了下来,而马车外也传来了曹变蛟的声音:

    “殿下、到府了。”

    “嗯……”听到这话,朱由检用手在文册上折了一个角,然后合上放好后,才起身下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