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0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1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iteid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2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ortid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4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name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5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uthor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7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n D:\wwwroot\m.1xun.cc\web\html.php on line 29
第三百五十五章 印度洋的风_()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十八书屋
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五章 印度洋的风 (第1/5页)
由金铉引起的风还在京城继续吹,而印度洋上的风却还在酝酿之中。 西荷葡英法等五国面对黄龙的“外交书”,又或者是告知书,并没有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回应。 五国的回函都很官方而内敛,统一回复都是需要一年的军队撤离时间,并且需要大明先给出各国在日后大明藩国的商贸优惠条款。 “娘地!什么臭鱼烂虾,还敢跟我们要条件?!” “没错,先捶了他狗日的再说!” “出兵先捶了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王者之威,什么是雷霆之怒!” “都督,出兵先锤了这群狗日的再说。” “和西夷谈条件?被北军和东军的人知道,我们南军和西军不得被他们笑死?!” “老子跑上万里来小西洋不是受气的,建虏和奢崇明都不敢和朝廷谈条件,他们一群臭鱼烂虾还敢提条件?!” 腊月初五,当各国回函抵达锡兰岛西部的锡兰城时,不少刚刚抵达此地的南军和西军就不爽的破口大骂了起来。 监察司衙门里,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指挥使、参将都在吵闹,这让坐在主位的黄龙和李旦有些头疼。 军饷发足的后果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兵马对谁都是连战连捷,而连战连捷的战功下,培养出来的,自然也就是一群骄兵悍将了。 南军都督府和西军都督府里,大多都是参与过复辽之役,平定奢安之乱,沙普之乱的将领。 在他们看来,总兵力不足一万的五国驻印度总督,居然敢和大明提要求。 要知道,只要黄龙同意,先抵达锡兰岛的南军和西军的三万多兵马,完全可以在五天内登陆印度半岛最南端,十天的时间就能打到科泽科德下。 他们的性子,可比海军十二卫暴躁多了…… “安静!” 坐在左右两侧首位的戚元辅和秦民屏忍不住发话,他们俩这一发话,西军和南军的将领们马上安静了下来。 他们安静之后,黄龙这才对旁边的李旦询问道: “卢监察使和其他兵马到哪里了?” “卢监察使已经抵达吕宋,西军的剩余五营兵马还在交趾港集结,大概腊月二十起航。”李旦回禀道: “南军的五营和海军其余六卫已经抵达旧港,大概四十天就能抵达锡兰港。” “另外琼州港接到了来自京城的八百里加急,殿下有指示发往旧港的承宣布政使司和都督府,大概是针对五国和朝廷商贸的处理政策。” 李旦的话让黄龙还有衙门内一群人闭上了嘴,毕竟齐王都手书前来,最少在手书抵达锡兰前,是不能有什么军事行动了。 “岛上的田地开垦的如何?粮食还够大军吃几个月?” 黄龙开始关心锡兰岛能不能养活海陆十三万大军,而对此李旦却作揖道: “岛上新开垦田地七十六万亩,过去一年移民六万五千余人,分地一百三十万亩。” “这一百三十万亩里我们只能按照朝廷的“海外田地总赋十赋一”来收取,不得添收杂项,应该能收上来二十几万石米。” “剩下的一千多万亩土人田地里,可以则是按照十赋五来收取,能收到一千二百万石左右。” “欧洲人在小西洋皇店的商税是二十七万两,按照殿下所说的全部截留,这二十七万两我们都能自己用。” “算下来,只要朝廷发军饷,我们主要收拾沿海土邦的话,自给自足是没什么问题的。” 李旦的话给了所有人一个定心丸,近十三万大军,人吃马嚼的,除了军饷和粮食外,还有船只、军械保养的费用。 明军可以说是远征,也可以说是在家门口打人,关键看从哪里调兵。 以小西洋监察使司的体量,如果都用上“十赋一”的政策,那顶天也就是常驻六营近两万人,军费开支最多保持在五十万两以内,占据当地财政的六成。 为了维持十三万大军,黄龙将原本针对土人的十赋四,提高到了十赋五。 眼下看来,尽管岁入一千三百多万石和二十几万两,但小西洋监察使司依旧难以为继,必须朝廷出银子才行。 大明的投送能力并不弱,毕竟两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规模就达到了两万七千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