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2章 绣花古巷 (第2/3页)
br> 呵呵,电话挂断,面条也吃完了。 我给春燕姐去了一通电话,告诉了她我的位置,让她过来接我。 十几分钟后,春燕姐的出租车过来时,我拎着给她买的早饭,笑呵呵上了车,问:“春燕姐,你快给我说说呗,到底要带我去看什么?” 将早饭递给春燕姐,我显得非常兴奋。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真正的金陵城是何种模样。期待,已成了迫不及待。 春燕姐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笑着讲:“哈哈,你急什么,去了就知道了……” 哎,瞧着春燕姐不肯说,我只得挠着头,催促她快吃早饭,然后快点带我过去。 几分钟后,春燕姐吃完了早饭,也发动了出租车,踩下了油门。 我本以为春燕姐要带我去城外某些神秘的地方。却没想到,还是在城区。 当出租车穿过一片标准的民房区,终于是停了下来。 下车后,我东张西望,并没有看出此地会有什么真正金陵城的模样。 而春燕姐从后备箱拿出了几袋水果,告诉我:“往里面走,会有一片老街老巷,在现在滴市区,是很难再瞧见滴了……” 我点了点头,跟着春燕姐往里面走。 一开始并没有发现什么,但走着走着,建筑风格开始变了。 旧石板路,青苔染。白墙雕刻,灰瓦叠。两人行巷,侧身笑。若天作美,小雨绵。当是今人误闯了古,江南雨,如梦不回头…… 我的脚步慢了起来,这里的每一个巷子,都如此的不真实。仿佛是几百年前的旧模样,若非置身其中,我严重怀疑是在梦乡。 甚至,我产生了一种错觉。那下一个巷,会出现一个身穿长袍的古人,手持着扇,念着诗。 只是,每一个巷,每一次期待的出现,都不会真的出现…… 走在我前头的春燕姐,时常会回过头来,向我介绍着此地。她告诉了我此地的古名,却也道:“土生土长的人,都叫这乖绣花古巷……” 跟着春燕姐的脚步,我问:“为什么叫绣花古巷呀?” 春燕姐说:“因为一位老婆婆……” 曾经的绣花古巷,不叫绣花古巷,因一人改了名。 她曾是少女,靠着描龙绣凤的手艺,惊艳了金陵。 也有一良人,为了她离了京城,弃了祖训,策马来娶。 只奈何,缘分不允,终是一场遗憾,不得圆满…… 绣花古巷中,是门前坐在板凳上的老人。他们晒着太阳,或一人低头坐,或二人慢闲聊,皆是自家门前的无名人,常伴的,只有自己独守的回忆…… 我听着春燕姐说着一位老婆婆的故事,成了门前老人眼中的过客,不知下次,能否再见…… 终于,一个转巷,一扇门前,春燕姐停了脚步。 她轻轻扣响了门环,喊了声:“绣花婆,我来看您啦……” 门内人回了应,是不用见面,就知慈眉善目的声音:“柳家小丫头吧,自己进来吧……” 门推开,春燕姐带着我走了进去。 天井下,有花有草,皆在盆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