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杀人魔王最后的疯狂 (第2/5页)
文,以致冒犯张献忠,被鞭打至死。 还有位官员,因谏张献忠少杀无辜,而被重刑处死。 因为酒喝得太多,张献忠精神也出现不正常的征兆。 那一天,独坐饮食,喝闷酒,忽然见到空中伸出千百只人手来夺自己桉上的食物。 张献忠吓了一跳,抹抹眼睛,清醒一下,又什么都没有了。 举杯消愁愁更愁,张献忠的心情不断坠向深谷,零星杀戮渐渐变成集体屠杀。 他平生极为厌恶官场风习,甚至对自己任用的文官,他也抑制不住厌恶之情。 有一次,部下大将孙可望远征凯旋,张献忠部下的文官们按明朝官场旧例,出城远迎,进献贺礼,递“连名状”。 张献忠闻知,“怒其沿故朝陋习,按名棒杀二百人”。 有一次,因一点小小过错,株连杀掉了自己属下三百多名文官。 有人劝他说都杀光了谁还为他服务,张献忠说:“文官怕没人做耶?” 如果斗胆说一句张献忠是杀人魔头,也许并不过分。张献忠本人正是以此自命并自诩的。 遍数历史上的豪杰人物,坦然宣称自己身负“下界收人”的使命,并身体力行,乐而不疲者,唯张献忠一人。 如果生活在今天,张献忠会是心理学家用来分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最佳样本。 他读书期间表现顽劣,成年后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无法遵守社会秩序,行动无计划,冲动,他报复的强度与受到的挑衅不成比例,他性情异常而智能,认知却没有任何障碍,这些典型病状体现得非常明显。 特别是,在四十一年的人生中,几乎找不到他拥有爱心、同情心的证据。虽然一世称雄,然而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却是毫无希望的,他对人生的看法是悲观至极的。 传教士慈悲为怀,不忍看到这么多无辜死在张的刀下,曾冒死对张苦苦哀求。 张献忠却说:“吾杀若辈,实救若辈于世上诸苦,虽杀之,而实爱之也。” 这句听起来颇有点玄奥的话,揭示了张献忠的灰色甚至是黑色的人生观。 这一人生观在他那着名的《七杀碑》也得到印证: 天付万物以与人,人无一物以对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碑文翻译成白话就是:“天生万物给人,人的所作所为却对不起上天,所以被杀也是活该,成了鬼,也别怨我。” 在张献忠的眼里,这个世界人心败坏,无官不贪,无人不恶,人人该杀。 明末农民起义军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两大起义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没有后代。 李自成对两任妻子都比较专一,这两个女人却都没有生育,并且先后与他人私奔。 张献忠则似乎没有爱过任何一个女人,他身边的女人经常是在陪宿几夜之后就被杀掉。并且,张献忠对漂亮女人有一种难以理解的仇恨,对折磨她们总是有着格外的兴趣。 在可信度较高的史料中,没有发现张献忠有过孩子的证据,只知道他认了许多义子。 如果猜测这两位领袖在性能力方面有问题,也许不能说是毫无道理。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这一事实给人带来的挫折感是今天的人们很难体会的。 这也许是强化张献忠厌世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 破坏这个世界,多年来是他唯一的快乐来源。cao纵别人的生命,则是他感受自我存在价值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