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杀人魔王最后的疯狂 (第3/5页)
在入川之前,关于张献忠的喜怒无常记载就非常之多。 他到汉州时,许多百姓“匍伏道左”来欢迎他。张献忠很高兴,遂赏给每个人一块元宝。 回新都时,同样有百姓早早地来到道边迎接他,张献忠却勃然大怒:“你们是想要老子的元宝吗?”折断路边的粗树枝对着人群乱打,当场打伤数人。 张献忠的喜怒无常,隐含着的无疑是能够随意决定别人命运的从容与自得。 疯子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借助理智力量的疯子。 张献忠就是这样。眼看彻底平乱无望,张献忠想出了釜底抽薪之计。 虽然他通过科举,已经把大部分读书人网罗进城市严加看管,但漏网之人毕竟还有不少。 全川大乱,这些不安分的生员秀才显然又是最不安定的因素。 在各地组织地主武装与大西军作战的诸生们更多,如雅州朱俸尹、郑延爵,绵竹胡国柱,邛(qiong)州叶大宾,南充樊明善、王景启,顺庆邹简臣、赵司铉,夹江黎应大,宜宾张文灿,江安罗文灿。 张献忠觉得很有必要对读书人再进行一次大清洗。 大齐元年(公元1645年)春末,大西皇帝张献忠在全川境内发布“选举考试令”,以帝国初建,亟需人才,命令全川读书人,一律赴成都应考。 考取者,将按等授以官爵。令各地军人搜查,百姓检举,如果不出来应考,本人全家斩首,不报告的邻居连坐。 由于知道张献忠喜欢搞科举,所以川人并不以为异。 命令一下,大家知道“大西皇帝”军令严明,纷纷整理行李,带上家人仆从,“诸生远近争赴”,住进了大慈寺。 进去之后,就不许出门,关押起来,一如囚犯。 一个月之后,各地报告,生员已经齐聚。 于是,张献忠采取行动了。 “考”了三天,除了十几名年龄幼小的、张献忠看着喜欢想留为己用的孩子之外,剩下的一万七千人,全被张献忠下令杀了。 其次消灭的是“僧道、医卜、阴阳诸流,及百工技艺人”,这些人是流民中的精英人物。 没有人比张献忠更熟悉农民运动的规律,他知道,农民们是一堆干透了的柴火,而这些有知识、见多识广、爱动脑筋的人就是一个个危险的火种。 历次起事都是由于这些不安分的人振臂一呼,广大愚民才起而响应。 此等人亦应作为不安定分子,除之而后快。所以,张献忠亦采取欺骗手法,“托言斋醮,或考试,或兴大工之类,至则皆死”。 仅在成都城一地,他就杀死和尚两千多人。 然而,杀了这些火种,却没起多大作用。各地再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 这些四川人,简直是杀了一百,站起一千,前仆后继,与他张献忠为难。 一旦那些从穷山大野里杀出来的叛乱武装攻向城市,城里的居民就迫不及待地里应外合,群起攻杀守城的张献忠军,欢迎那些“再起义”的队伍。 张献忠征战十余年,从未见过这样的百姓。在其他各处,百姓对他都是俯首帖耳,战战兢兢,唯蜀人“忘恩负义”。 他不解地问部下:“朕得蜀二年,蜀民恩之不附,威之不畏,屡抚屡叛,将若之何?”他忘了,他以前攻破一地,最长不过数月。而今他在四川据守时间如此之长,措施如此之烈,百姓们除了造反,已经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希望。 张献忠分析各地情报,各地城池失守,城里人民做内应通风报信起了关键作用。 这样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