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_第三百四十四章 工业革命序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四章 工业革命序幕 (第3/5页)

铸造的规模不会很大,朱由检准备铸造一千万枚左右,造价在九百零一万两银子,价值在一千万两。

    至于第二款的银币小平钱,则是使用九厘银,九分一铜铸成,重量为一两,面额为一百文,造价为九十九文。

    第三款则是铜币大平钱,九分铜,一分锡,重量一两,面额十文,造价九文五厘。

    第四款就是铜币小平钱了,九厘铜,一分锡,重量一钱,面额一文,造价九厘五。

    银币大平钱透亮,小平钱浑浊,铜币则是大小问题不一样,实际上造型都铜色紫红,真书直读。

    钱面文字“天启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逸,是十分精美的货币。

    以这七十二万斤铜来拿铸币,完全可以铸造近一千三百万枚的十文大平钱,或者一亿三千万枚的一文小平钱。

    新钱的样式实际上和以前的旧钱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局面就是钱币延边多了六十道细齿,内里多了印花。

    只是这两个简单的防伪手段,就能避免市面大部分假钱作坊制作。

    “眼下朝廷的金银铜产量几何了?”

    朱由检转头对王承恩询问,而王承恩闻言,下意识就从身上摸出了一本文册。

    朱由检最近都在忙着铸钱的事情,王承恩也一直在身上带着相关的文册。

    “旧港的新矿加上小西洋监察使司,日本等地的新矿……”

    王承恩顿了顿,显然还在找,而朱由检也不急,则是等了王承恩一会儿才道:

    “今岁朝廷岁入黄金一万九千余斤,白银四十七万斤,铜二百六十一万斤,铁一万万九千余万斤,煤七十九万万斤……”

    说到这里,王承恩又道:“军备院已经将雷管研制出来了,威力增加之后,各类矿山的开采速度应该能提升不少。”

    “金银铜铁都按照我之前所说库存。”朱由检听后微微颌首,提醒了一下王承恩。

    如果按照大明眼下的矿采速度,按照之前制定的规则,大概十年时间就能积攒起三百多万两黄金,八千余万两白银,近三千万斤铜和二十亿斤铁料。

    不过朱由检没有必要等那么久,尤其是货币改制这一点。

    他只需要宣布今年对于田赋和商税,统一使用铜钱来收取,那么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两百多亿枚铜钱。

    不过他要是真的这么做,必然会扰乱市场。

    必须要在不扰乱市场的前提下,完成货币革新,那么投入的量就不能一下太多。

    以眼下大明的金银铜库存,完全可以一次性制造两千六百多万枚银币大平钱,或者两亿六千多枚银币小平钱,以及八千万枚铜币大平钱和八亿枚小平钱。

    这点数量对于大明流通的银、铜币市场来说,根本就微不足道。

    换算之后,它们的价值也就是两千六百万两白银,以及价值一百万两银子的铜钱,合计不过两千七百万银子的价值。

    对于大明这个保守市面流通金银铜折色后,或许能有几十亿两王朝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如果单纯等着矿产开取来铸造钱币,那每年顶多铸造八千万枚银币小平钱,以及四亿枚铜币小平钱罢了。

    金银铜矿的征收,只是朱由检为了保障自己货币推行计划的起始点,真正的银铜收取大头,还是要靠税收。

    大明的税收,一年征收白银两千多万两,五千万石米麦。

    但凡更改为粮食可以用铜钱收取,哪怕只开放五分之一的口子,那也能收上来三十多亿枚铜钱。

    之所以没有人这么干,是因为大明假钱横行,收取铜钱必然是一笔亏本买卖。

    不过朱由检并不在意,一时的亏本,换来的是大明经济的新一轮变革。

    哪怕每次收上来上亿的假钱,损失也不过就是十几万两银子罢了。

    更何况,假钱之中也是有少量铜的,对于朝廷来说,这点亏本并不算什么。

    不过需要让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